上海保潔員夫妻自費把公廁布置得像客廳
墻上貼著墻貼,綠植裝點各個角落,流行歌曲正在播放……在上海南浦大橋下,油車碼頭街92號是附近上百戶居民每天必經的公廁,而將一個公廁裝點得猶如客廳的,是一對“80后夫妻檔”公廁保潔員。
鄒富建(右)與程昌蘭(左)夫妻倆。 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圖
持有公廁保潔工中級證書的丈夫鄒富建,在公廁保潔崗位已做了8年多,妻子程昌蘭是在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時招聘的環衛工人。他們服務的公廁位于浦江沿岸,常有游客在如廁后順便問路,為此,夫婦倆每逢休息時間就會去了解公廁周圍的道路和建筑,為游客提供便利。
11月21日,上海黃浦區婦聯、區文明辦舉辦“最美時代最美人”——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·黃浦區第七屆鄰里節主題活動,經過單位推薦、群眾評議,通過網絡投票、綜合評審等方式,這對80后夫妻成為十戶黃浦區“最美家庭”之一。
11月22日,澎湃新聞(www.thepaper.cn)記者在油車碼頭街92號看到,這座位于南浦大橋下的公廁位置并不顯眼,但由于附近有老房子和公交樞紐,居民和乘公交車上下班的上班族,還會有環衛工人會來此使用公廁。
當日,89歲的高阿婆來此使用無障礙衛生間。她告訴記者,家就在附近但沒有廁所,且因腿腳不便,蹲上蹲下都不行,而這兒的無障礙衛生間有欄桿等設施,特別干凈,可放心使用。一名經常來此的上班族說,公廁很溫馨、很干凈,擺設好看。
當選黃浦區“最美家庭”,這對來自江蘇興化的夫妻很是意外。“沒想到我們不是上海本地人也能當選。”程昌蘭說。
鄒富建高中畢業后來上海工作,2010年,上海辦世博會招環衛工人,鄒富建叫妻子從老家過來。
“來上海前有點兒猶豫,公共廁所做保潔員,聽起來好像不是太體面的工作,原先在老家是在廠里工作的,但夫妻兩地分居也不好。”鄒富建回憶道,“起先,老家的同學和親戚都問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做什么?后來我認為,我們憑借自身勞動吃飯,沒有好與不好之分。”
記者看到,公廁內有個醫藥箱,配有血壓計、體溫計、老光鏡等。程昌蘭說,公廁附近有居民區,如果大家家里有應急,能過來測。
公廁里有夫妻倆自費購買的魚缸和醫藥箱。
醫藥箱被放置在一個大魚缸上,魚缸也是這對夫妻自費配備的。“商場、大公司等都有魚缸,給人的感覺好,我們就也配備了魚缸。”程昌蘭說。
墻上有個小書架,放置著夫妻倆自費購買的上海自助游書籍,夫妻倆說,來濱江旅游的游客如今越來越多,經常會問詢景點。夫妻倆對附近是熟悉的,但對上海其他的景點并不十分清楚,因此備了本書,供游客參考。
墻上便民書報架放著夫婦倆自費購買的旅游攻略。
至于公廁播放著背景音樂,夫妻倆解釋,是為避免如廁者的尷尬。此外,鄒富建還特意在墻上掛了個濕度計,掌握室內濕度,確保綠植不缺水。
公廁內有濕度計監控綠植。
最近,居民送來了一面錦旗。原來前不久,一名住附近的女士陪著父親過來,當時老人家身體不適,褲子上已有大便,鄒富建不僅幫助老人上了男廁所,還將下班后要換的褲子借給老人。老人家屬送錢被拒,于是送來了一面錦旗表達感激。
為何將一個公廁在保潔的基礎上費盡心思、自掏腰包布置得如此溫馨?程昌蘭說:“你看,門口這兒就像個廳,搞干凈了,大家都會愛護這兒。” 鄒富建補充道,他們曾去上海知名的武勝路10號“明星公廁”學習,“設施比我們的好,但我們的服務應該也不算遜色。”
此文章來源于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17883228381247979&wfr=spider&for=pc
Copyright © 上海保潔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全國服務電話:17372266466 聯系人:畢經理
公司總部:上海市各區均有分部
服務區域:徐匯區、長寧區、靜安區、普陀區、虹口區、楊浦區、閔行區、寶山區、嘉定區、浦東新區、金山區、松江區、青浦區、奉賢區